傳染病防治專區

預防腸病毒~檢附113年腸病毒重症醫療網
腸病毒重症相關前兆

腸病毒感染是幼兒常見的疾病,腸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包含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一個種類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共有數十種以上。

台灣氣候溫暖潮濕,適合腸病毒生存,以 4~9 月為主要流行期,但其實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冬天也有腸病毒病例,只是比較少而已。

傳染途徑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童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

症狀

  • 手足口症:

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而難以進食。絕大多數的病童,在 5~7 天內會自然痊癒。

  • 泡疹性咽峽炎:

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流口水。病例多數症狀輕微無併發症,絕大多數的病童,會在 5~7 天內自然痊癒,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 合併症:

極少數出現合併症,包括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肢體無力(類似小兒麻痺),步態不穩、抽搐、甚至心肺功能受到影響而導致死亡。

 

治療及照護

  • 一般給予支持性療法。

  • 由於口腔潰瘍非常疼痛,常影響病童的進食。冰涼、軟的食物較不會造成口腔疼痛。

  • 為了避免傳染,應加強洗手,尤其是處理病童的糞便與接觸病童的分泌物後及飯前。

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立即送醫

  • 嗜睡

  • 肌躍型抽搐

  •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 持續嘔吐

預防方法

  • 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 避免與病童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如奶嘴、奶瓶、湯匙等)。

  •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 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 注意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 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家長回家後應洗手、更衣後(沐浴尤佳)再接觸家中嬰幼兒。

最後異動時間:2023-12-18 上午 09:56:07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