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防治專區

腸病毒
腸病毒重症
腸病毒洗手5時機

腸病毒(英文:Enterovirus)

是一群會存在於人類腸道中病毒的總稱,包括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等都屬於腸病毒的一類;而較常引起嚴重症狀的,則包括腸病毒71型與腸病毒D68型。雖然不是所有案例都會形成重症,但就資料顯示,腸病毒71型較容易引起神經系統併發症,尤其以5歲以下孩童為高危險群,腸病毒D68型則較可能引起神經系統與呼吸衰竭的併發症;而克沙奇B型病毒與伊科病毒,則對新生兒有較高的威脅性。

由於腸病毒適合生存於濕熱的環境,位於熱帶、亞熱帶的台灣一整年都會出現感染個案。根據疾管署歷年來的監測資料,腸病毒的流行期會從每年3月下旬開始、持續到5月底6月中的高峰才慢慢減少,此外9月各級學校開學時也會有一波腸病毒流行。


 

腸病毒症狀:大人/小孩感染腸病毒,症狀有什麼不同?哪些重症徵兆要注意?



得到腸病毒會出現什麼症狀?大人小孩都會感染嗎?感染腸病毒多久會好?根據疾管署資料,腸病毒感染潛伏期約為3~5天,經過7~10天的病程之後通常會慢慢自己痊癒,較常見的典型症狀包括口腔與手腳出現水泡潰瘍、合併發燒等;不過多數感染者尤其是成人,感染腸病毒不會出現症狀,或只有不明顯、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

不同種類的腸病毒,可能引起的症狀也有些許差異。疾管署列出最常見的腸病毒症狀包括:

 

腸病毒症狀

病毒種類

特徵

疱疹性咽峽炎

A型克沙奇病毒

突發性發燒、嘔吐、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

手足口病

A型克沙奇病毒
腸病毒71型

發燒、手腳與口腔(黏膜/舌頭/軟顎/牙齦嘴唇)出現小水泡

嬰兒急性心肌炎
成人心包膜炎

B型克沙奇病毒

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嘔吐,可能出現心跳過速

流行性肌肋痛

B型克沙奇病毒

胸部突發陣痛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
合併發燒、頭痛及短暫噁心、嘔吐和腹瀉

急性淋巴結性咽炎

A族克沙奇病毒

發燒、頭痛、喉嚨痛,懸雍垂和後咽壁有明顯白色病灶

發燒合併皮疹

各類型克沙奇及伊科病毒

斑丘疹狀、小水泡


 

腸病毒重症4大徵兆,家有小孩幼兒不可不知!



不過,小孩感染腸病毒,就更需要注意引發重症的徵兆!腸病毒類型眾多,其中「腸病毒71型」特別兇惡,可能會侵犯腦幹、引起重症昏迷或死亡,雖然重症率、死亡率不高,但在重症出現之前無法分辨感染的腸病毒型別,因此更要注意腸病毒重症的跡象。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的初期徵兆,包括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等,此外也可能出現餵食不佳、膚色發紺或蒼白、黃疸等等;而針對小孩感染腸病毒如何觀察重症徵兆?醫師指出,3歲以下的嬰幼兒,如果出現手足口症要特別提高警覺,並注意以下4大腸病毒重症警訊:

 

  • 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 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
  • 持續嘔吐
  •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腸病毒傳染途徑: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大多是與病人分泌物的接觸,例如唾液、痰、糞便或其他黏液。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

家中嬰幼兒常因父母或照顧者從戶外環境或公共場所將病毒帶回家中,經由接觸或飛沫而感染,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家長的口鼻分泌物,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幼兒喜歡咬弄的帶毛玩具,容易殘留或吃進含有腸病毒的口水,也是傳染媒介之一。


 

腸病毒潛伏期幾天?治療腸病毒有特效藥嗎?如何預防傳染?



感染腸病毒的潛伏期約為2~10天(通常為3~5天),之後開始出現症狀,如果感染較不嚴重,通常7~10天後會慢慢自行好轉。而腸病毒種類眾多、且沒有治療特效藥,因此診斷為腸病毒的患者,通常也是採取支持療法,例如幫患者退燒、止咳,以及避免脫水、以冰涼的食物減緩口腔或喉嚨潰瘍疼痛,讓患者有充足的睡眠與營養,讓身體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即可擊退病毒。

想要避免感染腸病毒的不舒服,就要從預防做起!腸病毒傳染力在發病內一週最強,但從發病前幾天到12週內,患者的腸道都會持續釋出病毒,加上腸病毒種類眾多、無法終身免疫,因此即使症狀痊癒,也應從日常生活中注意腸病毒預防,包括:


 

  • 時常以清水和肥皂洗手,每次至少沖洗20秒。特別是幫嬰幼兒更換尿布後,一定要記得清潔雙手。
  • 避免用未清洗的雙手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
  • 不要與生病的人親吻、擁抱,或是共用水杯及餐具。
  • 時常將容易碰觸到的地方消毒,例如玩具、門把。
  • 身體不適時應待在家中,如果症狀持續或嚴重,應盡速就醫。
  •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 注意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經過新冠肺炎疫情,許多人已經對使用酒精消毒雙手十分習慣,但腸病毒對酒精、酸類等化學藥物有抵抗性,因此一定要用肥皂、清水徹底洗手,利用含氯漂白水消毒環境,才是能夠消滅腸病毒預防感染的方法。
 

預防腸病毒,6招正確洗手

  1. 以乾淨、流動的水沖濕雙手若以水盆裝水洗手,可能會因多人重複使用而造成二度汙染。另外,水溫並不影響手上微生物的移除率,太燙的水反而可能造成手部不適,也浪費資源。
  2. 用肥皂泡沫搓洗雙手,特別注意手背、手指間和指甲縫隙起泡和搓揉雙手時產生的摩擦,能夠移除手上的污垢、油脂或微生物。肥皂的介面活性劑能夠去除手上的髒污和微生物,且研究顯示人們使用肥皂洗手時會清潔得更徹底。另外,目前的研究顯示,額外添加抗菌物質的肥皂和一般肥皂的健康功效相差不多,因此一般人無需特別使用抗菌肥皂洗手。
  3. 刷洗雙手至少20秒,唱兩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差不多最佳的洗手時間因人而異,例如外科醫生由於大量接觸病患,容易沾染或傳播病菌,因此需要比一般人更長的洗手時間。一般建議的洗手時間約15~30秒。由於微生物佈滿雙手,應特別注意指甲縫、手指間和手背的清潔。
  4. 醫院也以 「內外夾弓大立腕」的口訣,教大家正確洗手的步驟:
    • 內:手心搓20下
    • 外:手背搓20下
    • 夾:手心向內,手指交錯夾著搓20下
    • 弓:手指弓起來,用手心搓指背20下。
    • 大:大拇指與虎口搓20下。
    • 立:手指立起,指尖在手心上搓20下。
    • 腕:手腕搓20下
  5. 用清水沖洗雙手
    用流動的清水徹底沖洗雙手,除了沖掉汙垢和病菌之外,也要將肥皂泡沫沖乾淨,避免殘留的肥皂造成皮膚不適。雖然有些建議指出應用乾淨的紙巾關閉水龍頭,但並沒有研究顯示這樣對健康比較好,反而會造成水和紙的浪費,因此使用清水沖洗水龍頭即可。
  6. 用乾淨的毛巾或風乾機擦乾雙手潮濕的雙手更容易有細菌繁殖,也更容易造成病菌傳播。研究建議使用乾淨的毛巾或風乾機弄乾雙手。


 

腸病毒消毒藥水泡製:

消毒(500ppm):1湯匙漂白水加2公升水

                                 20cc+2000cc  =  為(1:100X)


註:巿售家庭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5到6%)

可用消毒藥水擦拭環境及幼童玩具。另外,門把、電梯按鈕、電腦鍵盤等都是病菌容易殘留的地方,接觸過記得洗手也要定期清潔消毒。

 

腸病毒有停課標準嗎?

疾管署說明,出現下列3種情況時,建議班級應停課7天:


 

  1. 疾管署公布當年度有腸病毒71型流行疫情,且同班學生一週內有2名(含)以上學生確診感染腸病毒。
  2. 所在鄉鎮市區同一年曾被公布有「腸病毒71型檢驗陽性個案」或「年齡在3個月以上的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且同班學生一週內有2名(含)以上學生確診感染腸病毒。
  3. 機構內發生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通報個案,且個案檢出腸病毒D68型時。

 

集集衛生所關心您

最後異動時間:2023-07-21 下午 02:48:45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