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

規律運動及健康體位
要健康就要動
要健康就要動,要能享受生活更要有足夠的健康體能,良好的健康體能則來自於規律的運動習慣。
美國心臟學會根據運動與健康的相關研究,制定運動指引提供民眾的參考,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這個運動指引建議:一般人應從學校初期就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並力行到終身;每個人能夠從事中等強度的運動(如:快走、騎單車、做家事、健身操、太極、社交舞、桌球…等),每週至少150分鐘,對於不能勝任上述建議者,可以選擇較低強度的運動,並縮短時間,因為這樣還是會比多處在靜態活動的生活型態來得好。
註:引用於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屬健康九九讀專文區文章

關於過重與肥胖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吸菸、飲酒過量、飲食不健康及身體活動不足等四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四大非傳染疾病(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面對體位議題,世界各國均採世界衛生組織之方法,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作為健康體位、過重和肥胖的切點,然而,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健康身體組成」及「合宜的腰圍」才是健康體位的關鍵,亦是判斷國人體位之重要參考指標。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布之體位定義,18 歲以上成人區分為四種體位,分別是過輕(BMI < 18.5)、正常(18.5 ≦ BMI < 24.0)、過重(24.0 ≦ BMI < 27.0),及肥胖(BMI ≧ 27.0)。18歲以下可參考兒童與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_指數(BMI)建議值。
造成肥胖的主因為熱量攝取高於熱量消耗,其他影響因素包括:飲食、身體活動、社會環境因素等。
一、 國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上升主要原因
(一) 飲食西化及食物精緻化,易攝取過多熱量• 看電腦、上網等靜態久坐生活增加,身體活動量不足
(二) 含糖飲料及高熱量之不健康食物過多,許多食物沒有熱量營養標示或辨識不易
(三) 大眾運輸系統及運動休閒設施不足
(四) 弱勢族群少有機會接受健康教育訊息,經濟能力有限,容易買到低營養、高熱量食物
(五) 不健康食物廣告贈品行銷,導致民眾攝取過多熱量、脂肪和含糖食
註:引用於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屬肥胖防治專區文章
最後異動時間:2023-10-25 下午 05:04:53
  • 回上頁